文坛动态详情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坛动态详情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我的文学原乡”文学交流会

作者:哈尔滨文联

2023-11-02



11月2日上午,由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哈尔滨文学创作院和哈尔滨市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的文学原乡’”文学交流会,在哈尔滨市图书馆举行。我市文坛的中坚骨干作家济济一堂,就深耕地域特色、力挖文学矿藏、打造哈埠文学新高地、谱写时代新篇章等话题敞开心扉,交流创作心得,凝神聚力,笃正创新,达成了以文学深入现实图景、探寻精神向度的共识。


作家孙彦良以绘画的语言,表达出对“原乡”的不同理解。“因为我一直喜欢国画,觉得它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没有画出的部分,是空白处,术语叫留白。而文学的空白,是可以看到却无法言说的。比如在黑龙江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一部经典,也是填补文学空白的典型例子。而在哈尔滨,阿成老师的作品独特的诗一般的叙述,在全国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后来出现大量的类似的跟风作品,也是一种助力和强化,但不能说是独特的存在。从本质上讲,更多的人更愿意对老哈尔滨俄侨文化进行类似的表达,因为翻开历史,历史的神秘感是最容易鼓励作者偷懒的行为,以至于来到哈尔滨采风的作家也跟着翻阅哈尔滨的老历史,而对这个城市现实视而不见——这样说并不准确,因为现实表达的确太难,需要对这里生活的人们进行手术刀一样的解剖,这太难了。”



老作家韩亚庆说,创作要融入新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乡情与乡愁。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巨变,作家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由乡村观照中国,以乡村认识时代,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托。作家要熟悉新乡村。新时代的新乡村,自然环境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物质生活层面和文化建设层面,都时时刻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家用文学呈现出新时代乡村的丰富、立体、深广,必须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作家体验农村除了带着笔,更要带着心,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黑龙江省首届文学艺术英华奖得主闫语认为,对于不同的写作者,文学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它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故事。哈尔滨是一座非常有内涵的城市。每次路过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身边,都觉得它们有很多故事想要讲给我听。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历史的指针直接回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是否能在哈尔滨的某条街道上遇见穿旗袍的萧红,或者手里拿着《晨光报》匆匆走过的金剑啸?这座城市里有太多的人和事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关注、去书写了。



而孙胜杰作为一名年轻的文学研究者,她的文学原乡是哪里呢?她给出的答案是“河流”。“河流之于小城作家的生命体验是一种既孤独感伤又温柔浪漫的集体记忆,乡土文学创作承载着对故乡的记忆,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文学河流。比如沈从文之于沅水、辰河,萧红之于呼兰河,沙汀之于汶江,汪曾祺之于苏北里下河,孙犁之于滹沱河,以及鲁迅、周作人之于浙江水乡。”



作家张晓光在谈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时说,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应把人民当作文本的表现主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光芒。这些闪光点可能是中央大街一位普通的街头艺人,他们用自己的音乐点亮了街头巷尾;也可能是一个乡村大地上默默耕耘的农民,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食物;还可能是温馨家庭中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们在家庭中默默奉献,用母爱和温暖构成了家庭的支撑。这些平凡的人们所展现出的坚持、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可以借鉴和传递的正能量。



青年作家梁甜甜的“文学原乡”更像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气韵。她的文学原乡浸润着四季分明、寒冬凛冽的自然风貌;关联着金源文化中的“白山黑水”、横跨欧亚的“犹太记忆”、十四年艰苦抗日的“抗联精神”等文化元素;还有“最东北”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北方农耕文明影响下安土重迁的家园意识等等。哈尔滨已经迈入了新时代现代文明的新征程。这也正是地缘文化焕发活力、重铸辉煌的机遇与挑战。想要全面振兴东北文学的原乡,身为作家首先应当深入生活,以敏锐的眼发现普通人生活中的闪光点,以耐心的耳倾听百姓生活中的苦乐。



青年诗人吉庆说,哈尔滨既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写作的起点。真正的创作,其实就是从生活中诞生出来的,我们始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传递正能量,凝聚精气神,去思索写作,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哈尔滨市作协新入会的会员余阵在听了其他作家的发言后认为,文学的原乡包括物理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单纯的物理上的原乡,譬如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沈从文的湘西边城,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以及苏童的香椿树街,当然还有更为我们所熟知的萧红和迟子建笔下的呼兰河与大兴安岭,其本质都是建立在一种相对稳定封闭的状态上。精神上的原乡有时超越物理上的原乡,有时与之重合,或者较其落后。



市文联党组书记孙建伟在与作家、诗人们的交流后,总结说:“文学创作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也是新时代对文艺、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当年柳青写《创业史》的时候,在农村深入生活二十几年,最后才写出《创业史》,今天读来,仍有新的体会。我也希望今天来的中青年作家、新生代力量的作家,能够真正地体会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用手中的笔表达他的生活。文学创作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向内挖掘,也可以向外挖掘,但这种挖掘离不开思考。成为经典文学作品,一定有一个思想内核在里面,如果没有,即便创作技巧再好,文本也只能留在历史的深处,不能被传承。希望各位作家在个人的生活中,形成个人独特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认识,保持勤奋的状态,保持创作的状态,保持思考的状态,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作品,让自己创作出直抵人心的文学作品,不仅能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说,“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许多优秀作品都是作家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深入生活中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作为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呈现出更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为作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视野,坚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深入生活的重要意义,努力创作出反映伟大实践、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学力作。

供稿:哈尔滨文学创作院

编辑:石佳宁

技术支持:张美晨